化工英才网
招聘热线:010-82197555

行业资讯

来源:中化新网讯 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约48%

  中化新网讯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第30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周通过视频形式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表示,中方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大幅超额...

来源:新华社 新技术可高效采收页岩气 并完成二氧化碳地下封存

  新华社讯(记者柯高阳)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一项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页岩气的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地下封存,有助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碳中和。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义玉教授介绍,目前国际上页岩气开采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单口页岩气井耗水量1.5万吨...

来源:中国化工报 北京公布氢能产业发展方案

  中化新网讯《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征求意见稿)上周公布。  《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氢能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

来源:中国化工报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将建试点

  中化新网讯应急管理部日前公布《“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将坚持系统谋划、试点先行,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工业APP和工业机理模型,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初步框架,并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广。  《方案》指出...

来源:中国环境报 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居全国首位

  目前,青海省全网新能源总装机达244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3月19日,青海省新能源发电量达13613万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9318万千瓦时,新能源、风电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3月18日,国家电网青海电力精准预测到次日全网风电将迎来大发,提前组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首条直通雄安清洁能源大动脉开工

  经济日报北京4月12日讯(记者暴媛媛)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了解到,我国首条直通雄安新区的清洁能源“大动脉”——国家管网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以下简称“蒙西管道”)项目一期工程于4月13日开工。  蒙西管道工程是保障民生用气的基础性重点工程,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天然气...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石化将建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

  科技日报讯(记者瞿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4月9日宣布,其旗下华东石油局与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合作建设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基地,年捕集二氧化碳超10万吨;这是中国石化将于2025年建成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计划的第一步。   CCUS技术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

来源:科技日报 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技术创新与颠覆性能源技术突破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开启全球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4月12日,在《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指出。...

来源:中国化工报 石化企业积极破解“招工难”

  中化新网讯 近期多地又现“招工难”“用工荒”。4月9日,记者在采访石油和化工企业时发现,这一现象在大型石化企业里还未出现,但中小企业已经遇到这一问题。这里面既有薪酬待遇的因素,也有年轻人就业观念及素质的因素,更有企业对新时代、新变化的认知因素。企业练好内功,适应年轻人就业观念...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开工建设

  中新社西宁4月11日电(孙睿) 中国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公司”)11日发布消息称,由该公司负责建设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在黑龙江大庆市正式开工建设。  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将为国家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地重仓布局新能源 数十万亿市场待开启

  近期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重仓”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规划举措接踵而至,引爆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众多巨头也跨界“跑马圈地”,氢能等成为热门赛道。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但成本、技术等痛点待解,要在整体能源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总体布局,循序渐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重庆开建首批加氢站

  重庆首批3座加氢站8日集中开工建设,建成投运后每天共可满足约300辆氢能源公交车或480辆氢能源市政物流车的加氢需求。这标志着重庆加快布局建设加氢设施,聚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根据规划,到2022年重庆将建成10座加氢站,未来还将推动打造成渝氢走廊。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表示,重庆汽车产业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掘金万亿氢能产业:佛山领跑、茂名“氢变”

  犹如一颗石子入水,光伏巨头隆基股份进军氢能产业的消息,旋即在资本市场搅动了一池春水,带动氢能源板块整体上涨。  氢能风口叠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地纷纷加码氢能产业。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5万亿水平。  作...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布局氢能产业 2025年前氢燃料车拟突破万辆

  除了燃油、充电,汽车也可以搭载一种全新的能源——氢燃料。  昨天,市经信局就《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前,本市拟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去年北京氢能产值约30亿元  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

来源:化工英才网 化工英才网:绿色低碳进行时 行业人才需求增长10.8%

  3月29日,中国石化宣布,将确保在国家碳达峰目标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力争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同时探索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加快打造“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  中国石油也表示,2021年将着力发展主营业务,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拓展...

来源:科技日报 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光伏材料颗粒硅新工艺来了

  光伏产业需要的多晶硅纯度达99.9999%以上。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厂家生产的硅料,均采用传统的改良西门子法,这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工艺技术。而与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多晶硅相比,硅烷流化床法(FBR)生产的颗粒硅体积更小,能耗和成本大大降低。  投资减少30%,生产电耗降低65%,人员降低30%…&helli...

来源:科技日报 推动“碳市场”建设 上海能源“智慧”转型

  沿着黄浦江溯流而上,上海西南角的闵行工业园区,厂房屋顶基本都安装了光伏设备,就连湛蓝色的停车场顶棚也被薄膜光伏覆盖。在这里,电动车充电不用电力部门输电,而是停车场“自产自销”;电动车淘汰的电池组,“摇身一变”成园区储能设备,发挥出“削峰填谷”的作用。  这个集&ld...

来源:经济日报 “十四五”首个核电项目开工——碳达峰更添“核动力”

  3月31日,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开工,这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该项目位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同建造。项目规划建设两台120万千瓦核电机组,预计总投资368.5亿元,计划于2026年底全部投运。  据悉,昌江核电二期采用“华...

来源:证券日报 光伏产业上下游处境两重天 产能扩张集中于下游或是主因

  当市场变化与成熟的市场思维产生分歧,人们首先要做的是验证变化,而不是修正思维。  以“商品价格不仅不由成本决定,同时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只有完成交易才确定价格)”这一最基本的市场思维,审视光伏业界下游对“上游一味将成本压力向下转移,方才导致下游需求(电站开发)受阻”的指...

来源:新华网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打赢低碳转型硬仗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看待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当前进展如何?“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

招聘会信息

更多>>

[化工英才网]

化工英才网第192届...

[化工英才网]

化工英才网第191届...

[化工英才网]

化工英才网第190届...

招聘海报

更多>>

官方公众号

  • 扫描二维码

    关注"英才网联"微信公众号

    下载'英才网联'APP

    下载"英才网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