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222.3万台,同比增长56.8%。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 ——222.3万台充电基础设施背后,是公共充电桩数量成倍增长。 “P5停车区有多台直流快充桩,待客时补个电又快又方便。”连日来,网约车...
来源:界面新闻
6131亿!上半年石化行业利润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全行业运行成绩大大超出预期。” 10月26-29日,202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傅向升表示,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总收入为6.75万亿元,同比增长32.9%;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131亿元,同...
来源:证券时报网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在津开工
e公司讯,10月28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在天津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点火开工。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已具备试运行条件,向正式投产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中证报
重磅!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10月28日,据工信微报消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其中综合应用类城市8个(北京、南京、武汉、三亚、重庆、长春、合肥、济南),重卡特色类城市有3个(宜宾、唐山、包头...
来源:中国新闻网
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供气超2900亿立方米
记者28日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截至10月27日,塔里木油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累计供气突破2900亿立方米;为下游15个省市区的约4亿居民使用天然气提供了保障。 “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0月全线投产。据专家估算,塔里木油田输送的29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标准燃煤38570万吨,减...
来源:界面新闻
中国对煤炭消费依赖显著下降
2021年10月27日,国新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在发布会上介绍,这是中国继2011年以来第二次从国家层面对外发布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白皮书。 叶民表示,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
来源:新华网
准备好了!“三桶油”备战天然气保供
近日,国内电力、煤炭供需偏紧,国际液化天然气(LNG)现货价格高企,加之冷空气提早来临,“一夜入冬”的天气模式让不少人担忧,今冬明春采暖季的天然气是否够用?作为国内天然气主要供应商的“三桶油”,下半年来提早部署,气田增产、气库注气、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全力备战天然气保供。 中...
来源:第一财经
2030年前碳达峰方案出炉 十大行动有序降碳
10月26日,国 务 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发布。《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方案》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等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
来源:新华社
青海开工建设109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日前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集中开工建设。这批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90万千瓦,是我国近期开工建设的首期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一部分,项目建设对青海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此次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包括8...
来源:澎湃新闻
加强天然气储备,中国海油全力保障采暖季用气
10月25日,澎湃新闻从中国海油集团获悉,中国海油提早部署,全力推动天然气资源筹措、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检修等保供工作,已落实今冬明春采暖季天然气资源量268亿方,为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积极贡献力量。 今冬明春采暖季天然气保供形势复杂,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国际液化天然气(LNG)现货价格持续高...
来源:化工英才网
氢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化工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临港新片区打造高质量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氢能发展先行先试区、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引领区。在新能源制氢储氢、管道供氢、分布式和热电联供等领域率先示范并形成行业标杆。 8月,由北京市牵头申...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着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围绕加快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我区补齐能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记者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1—8月,全区能源产量实现较快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力“双碳”目标 世界在役最大火电厂转型新能源发电
随着内蒙古大唐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工,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由传统的火力发电向风、光、火多能互补转型,保障向京津唐地区稳定供电的同时,将有效引导火电行业加快新能源发电转型步伐,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
来源:e公司
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有望首次超过煤电
e公司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亿千瓦,同比增长7.7%左右;其中,煤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水电3.9亿千瓦、并网风电3.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1亿千瓦、核电54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600万...
来源:中国证券报
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出炉!
据新华社10月24日消息,《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在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
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单体规模最大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
10月20日上午,国家大型光伏基地国能宁夏电力有限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万亩,总装机规模为200万千瓦,总投资约101.6亿元,是宁夏截至目前单体规模最大、投资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计划于2023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项目配套建设1座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的储能电站,通过灵绍±8...
来源:中证报
发改委将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就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表示,在混改方面,将研究建立混改“引战”对接机制;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 徐善长强调,有关部门针对资本无序扩张、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出...
来源:工人日报
推动煤炭产能核增和产能释放 内蒙古日产煤炭达到300万吨
在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召开的能源保供政策吹风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蒋兰梅表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把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实生产用地手续办理、产能核增、补签中长期合同等增产保供措施,全力推动能源保供。 在保煤炭供应方面,自治区能源局加...
来源:第一财经
整顿肿瘤诊疗乱象 三部委启动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
80%以上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药物治疗,虽然有标准的肿瘤化疗方案,但缺少标准化操作规程,从而导致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的预处理不规范。 肿瘤诊疗用药领域的乱象,有望受到进一步约束和整治。 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恶性肿瘤...
来源:中证报
国家能源局: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
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通知,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 增加清洁电力供应 为进一步做好2021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工作,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