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负责建立、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IATF 16949等),推动体系在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环节的落地,定期组织内审与外审。
2.制定品质管理流程与标准文件(如SOP、检验标准等),并监督执行,确保符合客户及行业法规要求(如锂电池安全标准)。
3.主导原材料(如石墨、硅基材料等负极原料)的供应商评估与质量管理,建立供应商准入与淘汰机制,降低原材料质量风险。
4.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如混料、涂布、辊压、分切等),推动制程质量改进,降低不良率与报废成本。
5.负责成品质量检测及出货审核,确保符合客户技术协议(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
6.处理客户投诉及重大质量问题,主导根本原因分析(如使用5Why、FMEA等工具),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跟踪闭环。
7.参与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策划(如APQP),确保设计验证与量产质量目标达成。
8.组建并培养品质团队,制定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如QC工具、SPC、MSA等)。
9.推动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项目,优化质量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任职资格:
1.本科及以上学历,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电化学、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优先。
2.八年以上制造业质量管理经验,其中至少3年负极材料或锂电池行业经验,熟悉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如石墨化、碳化、包覆等)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3.精通质量管理工具(如QC七大手法、SPC、FMEA)及数据分析方法(如Minitab、Excel)。
4.熟悉锂电池行业标准(如UL 1642、IEC 62133)及安全法规(如UN38.3)。
5.熟练使用ERP/MES系统,具备数字化质量管理能力。
6.优秀的跨部门协作能力,能协调研发、生产、采购等部门推动质量改善。
7.抗压能力强,适应快节奏工作,具备结果导向思维与成本控制意识。
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7日,注册资本8.78亿元,由锂电天然石墨负极、硅负极开创者岳敏先生及其核心团队创立。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材料创新领域,碳一始终筹谋长远,立足当下、定义未来,至今已拥有多项颠覆性原创技术。碳一快速推动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共生-共赢”生态,基于第一性原理,矢志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与自主多元化创新,构建碳一成本力与科创动力,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问鼎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市场龙头,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碳一在国内拥有七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超135万平方米,分别坐落于浙江衢州江山、山东青岛、云南水富、黑龙江双鸭山、安徽宣城、安徽怀宁,构建了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系负极全产业链。此外,海外基地韩国AONE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工厂审批中。碳一国内各基地优先选址在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丰富的区域,立足当下,布局未来,打造“零碳+绿色+智慧”工厂,争创行业灯塔工厂标杆。
碳一中央研究院坐落于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核心CBD,拥有近万平方米的研发楼和实验楼,通过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已建成完善的理化测试分析、电芯组装与测试、失效分析等试验线。碳一中央研究院目前拥有自主研发团队,其中全职硕博高层次人才50余人、省市各类高端人才10余人。首席科学家杜宁教授,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300-500名,硕博学历人员占比将超过60%,其中深耕行业20余年的骨干人才多达数十人。
碳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成立短短2年时间,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70项、授权专利128项、注册商标26件、版权3项、软著7项。
碳一已获得深创投、红杉资本、比亚迪、 宁德时代、远景能源等知名投资机构和新能源领域战略产业投资人战略投资,创新研发资金实力雄厚。
公司介绍
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7日,注册资本8.78亿元,由锂电天然石墨负极、硅负极开创者岳敏先生及其核心团队创立。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材料创新领域,碳一始终筹谋长远,立足当下、定义未来,至今已拥有多项颠覆性原创技术。碳一快速推动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共生-共赢”生态,基于第一性原理,矢志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与自主多元化创新,构建碳一成本力与科创动力,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问鼎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市场龙头,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碳一在国内拥有七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超135万平方米,分别坐落于浙江衢州江山、山东青岛、云南水富、黑龙江双鸭山、安徽宣城、安徽怀宁,构建了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系负极全产业链。此外,海外基地韩国AONE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工厂审批中。碳一国内各基地优先选址在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丰富的区域,立足当下,布局未来,打造“零碳+绿色+智慧”工厂,争创行业灯塔工厂标杆。
碳一中央研究院坐落于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核心CBD,拥有近万平方米的研发楼和实验楼,通过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已建成完善的理化测试分析、电芯组装与测试、失效分析等试验线。碳一中央研究院目前拥有自主研发团队,其中全职硕博高层次人才50余人、省市各类高端人才10余人。首席科学家杜宁教授,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300-500名,硕博学历人员占比将超过60%,其中深耕行业20余年的骨干人才多达数十人。
碳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成立短短2年时间,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70项、授权专利128项、注册商标26件、版权3项、软著7项。
碳一已获得深创投、红杉资本、比亚迪、 宁德时代、远景能源等知名投资机构和新能源领域战略产业投资人战略投资,创新研发资金实力雄厚。